访问量:303654
日访问量:11

大气环境

  • 基于积尘走航监测的宜宾市道路扬尘排放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

    范武波;杨震;姜涛;刘新民;赵文艳;

    为研究宜宾市不同类型道路的积尘分布和扬尘排放特征,采用光散射法道路积尘负荷监测设备测试宜宾市不同区域、不同类别的道路积尘负荷,基于排放因子法估算全市道路扬尘的排放量,并根据道路扬尘排放特征提出宜宾市道路扬尘防治对策.结果表明:(1)宜宾市公路保洁效果较差,其积尘负荷达到2.21g/m~2,明显大于城市道路的1.03g/m~2,其中城市道路积尘负荷表现为快速路(0.43g/m~2)<主干道(0.74g/m~2)<次干道(1.04g/m~2)<支路(1.90g/m~2),公路积尘负荷表现为高速公路(0.98g/m~2)<二级公路(1.09g/m~2)<三级公路(2.01g/m~2)<四级公路(4.75g/m~2);(2)本次监测所有道路积尘负荷水平以较差和差为主,中心城区优、良道路占比仅为25%;(3)2023年宜宾市道路扬尘PM_(10)和PM_(2.5)排放量分别为2.26万t和0.53万t,高速公路和四级道路对全市道路扬尘的贡献较大,平均分别约为20.9%和20.4%;(4)宜宾市道路扬尘防治应当抓住“重点区域”,通过强化源头控制、加大道路保洁频次等措施降低道路扬尘排放。研究认为:宜宾市道路扬尘排放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大,应当对高速公路、四级公路等进一步加强管控。

    2024年04期 v.43;No.21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阅读次数:37 ]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陕西省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徐晶;田涛;张愉笛;

    为了研究陕西省多年降水特征、变化规律以及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1979—2018年陕西省35个气象站逐日降水数据,基于GIS等方法研究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结果表明:陕西省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年降水量南多北少,陕南地区的暴雨较为频繁,年均在2d以上,而陕北地区的无雨较为频繁,但该地区年均暴雨日数整体呈增加趋势,且增加趋势比其他区域均为明显。年降水量总体呈弱的减少趋势,其变化倾向率为-0.28mm/10a,陕北地区年均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关中地区变化趋势存在差异,而陕南地区呈现减少趋势。全省不同时段降水量差异较大,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不同季节降水量变化差异较大,夏季降水量以10.18mm/10a的速率减少,而春季、秋季、冬季降水量分别以2.37mm/10a、6.06mm/10a、1.46mm/10a的速率上升。农业种植结构方面应根据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优化调整,同时积极发展农业水利工程。暴雨日呈增加趋势的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洪涝等灾害,对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更大威胁,需要相关管理部门重视气象预测、水文预报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工作。

    2024年04期 v.43;No.214 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8K]
    [阅读次数:10 ]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河北南部PM_(2.5)和O_3复合污染的气象特征及天气分型

    田秀霞;陈瑞敏;张珺;谢祥永;白樱;樊泽薇;

    为了解河北南部大气复合污染特征及其天气类型,利用2016—2022年环境监测、地面气象观测和NCEP再分析资料等,统计分析河北南部发生复合污染事件时的气象要素特征,并对地面气压场进行客观天气分型。结果表明,(1)2016—2022年期间河北南部复合污染占总污染天数4.0%;石家庄复合污染较多,且以O_3污染为主;复合污染较重的月份为4、7和9月。(2)复合污染期间,温度与O_3强正相关,与PM_(2.5)强负相关,海平面气压和相对湿度与O_3呈负相关,与PM_(2.5)呈弱正相关,水汽压、日照和能见度与O_3呈正相关,与PM_(2.5)呈弱负相关,风速与O_3和PM_(2.5)均为弱的负相关。(3)河北南部复合污染的天气类型主要有C型、W型、A型、U型,其中C型最多且偏O_3复合污染,W型、A型偏PM_(2.5)复合污染,U型以O_3和PM_(2.5)低浓度复合污染为主。研究显示,气象条件对复合污染影响显著,关注二者关系,对今后大气污染治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2024年04期 v.43;No.214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阅读次数:14 ]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银川市秋冬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来源及其对臭氧的生成的影响

    杨丽蓉;许萌;徐海峰;李林耀;

    基于2021年和2022年的10月至12月银川市秋冬季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监测结果,分析银川市秋冬季VOCs的组分特征,并采用用正交矩阵因子分析(PMF)模型和耦合MCM机制光化学反应箱式模型(PBM-MCM)分别分析了秋冬季银川市臭氧(O_3)浓度升高的VOCs的来源及臭氧生成敏感性。结果表明,2022年10—12月总挥发有机物(TVOC)平均浓度较2021年同期偏高6.49ppbv,增幅17.8%,烷烃、炔烃、卤代烃和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组分均同比上升,其中炔烃上升幅度最大,同比增长61.9%;2021年和2022年的10—12月各类源的分担率类似,其中2021年区域传输工业源和燃烧源贡献较多,占比分别为24.3%和22.0%,溶剂使用源1、溶剂使用源2、油气挥发源和机动车尾气源四类源占比相当,在12.3%-14.9%。2022年燃烧源贡献升至首位,占比为22.0%,其次为区域传输源、工业源,占比为18.4%,溶剂使用源1、溶剂使用源2、油气挥发源和机动车尾气源四类源占比相当,在13.2%-16.7%。2021年和2022年的10—12月基本位于VOCs控制区,其中2022年12月人为源对臭氧生成的敏感性最大,如达到臭氧生成潜势降低10%的目标,按比例削减VOCs和NO_X(3:1),排放量总削减百分比达到27%。由此可见,现阶段削减VOCs仍是银川市降低臭氧生成潜势的有效途径。

    2024年04期 v.43;No.214 2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1K]
    [阅读次数:8 ]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水环境

  • 河道淤泥疏浚和底泥污染评价研究——以三亚市某河道为例

    孙淑雲;陈晓芳;刘广兵;

    为选择更有效更环保更经济的底泥清淤方式及淤泥处置方案,研究采用平行断面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调查和分析了三亚市某河道的沉积物营养盐、有机质及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污染程度,并根据污染程度初步确定是否需要清淤、清淤范围、深度和工程量。结果表明:(1)河道的底泥主要受到有机质和总磷污染,对水体的富营养化有潜在影响。(2)清淤淤泥富含有机质、氮、磷等营养元素,是一种优质的土壤改良剂。河道底泥中重金属的含量均符合《绿化种植土壤》(CJ/T340-2016)I级标准限值,清淤出的底泥可以直接或者经过干化处理后作为绿化种植土,用于园林绿化的土壤改良剂或客土置换。河道清淤的全过程研究对于其他河道淤泥监测评估及相应清淤疏浚施工及淤泥资源化处置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借鉴。

    2024年04期 v.43;No.214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阅读次数:15 ]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洱海北部入湖河流水质评价及变化趋势研究

    杨凤娥;杨萍萍;苏社飞;陈涛;

    选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5—2022年洱海北部三条主要入湖河流(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9个断面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按各成分分析计算其综合得分,分析主要影响指标,研究水质的空间变化特征及时间变化趋势,为洱海北部流域污染防治及水生态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洱海北部三条主要入湖河流水体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其主成分法综合评分表明弥苴河水质优于永安江,优于罗时江;2015—2022年洱海北部主要入湖河流各断面综合评分总体呈现降低的趋势,表明其水环境污染负荷正逐年降低,其中2021年、2022年洱海北部三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改善明显。

    2024年04期 v.43;No.214 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阅读次数:16 ]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川渝高竹新区水环境承载力评估研究

    徐思源;罗号然;肖琳;张姝;徐秀林;

    川渝高竹新区是川渝两省市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共同批准设立的跨省域省级新区。以川渝高竹新区2021年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排水规划,按照《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试行)》对川渝高竹新区范围内御临河、后河、温塘河3个水环境评价单元进行水环境承载力现状评估,采用河流一维纳污模型对新区河流排污限值进行分析,对比排污限值和排水规划排污总量,预测新区未来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表明:川渝高竹新区2021年地表水环境承载力现状处于未超载状态;预测出御临河、后河、温塘河等流域新增污染负荷超过纳污能力时的排水增量限值;预测出到2035年,御临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R_C=93.8%,后河段、温塘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R_C=100%,均为未超载状态。

    2024年04期 v.43;No.214 5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阅读次数:7 ]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基于主成成分分析的水质考核排名研究——以涪江四川国省考断面为例

    邓国海;陈波;向秋实;赖欣;吴瑶;陈俊;

    为探究涪江流域6种水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I_(Mn))、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_5)、氨氮(NH_3-N)、总磷(TP)和挥发酚(Ar-OH)间相互关系及影响水质考核排名的关键指标,使用2022年涪江流域34国省考断的6种主要水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结合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34个断面四川省水质排名状况和影响四川水质考核排名的关键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以Ar-OH为主的第2主成分方差贡献率(18.374%)远低于以I_(Mn)、COD、BOD_5、NH_3-N、和TP为主的第1主成分方差贡献率(64.005%),水质综合指数考核排名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前4位和后3位完全一致,其中后13位的断面排序基本一致,其余不完全一致。因此,经主成分综合评价指数排名可快速找出排名重点关注断面,再通过第1主成分排序精准锁定影响水质考核排名的关键指标,为提升水质考核排名以及开展水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2024年04期 v.43;No.214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6K]
    [阅读次数:15 ]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土壤与固废

  • 豫西金矿邻近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李丹丹;李耀辉;田翊;邓东平;

    以豫西金矿邻近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评估,分别利用绝对因子得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APCS-MLR)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定量解析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土壤As、Hg、Cr、Cu、Cd和Pb实测含量均超出了该地区土壤背景值。地累积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显示,土壤重金属总体处于偏中度污染,其中Hg和Cd污染程度高,最大值处于偏重度污染,As和Cr污染程度轻,Cu和Pb污染程度中等。对比PMF模型,APCS-MLR模型更适用于本研究区元素源解析,将来源分为工农业活动来源、自然来源和大气沉降来源,其中Hg、Cu和Cd主要贡献率来自于工农业活动来源,分别为57%、79%和88%;As和Cr主要贡献率来自于自然来源,分别为68%和60%;而Pb是由工农活动(52%)和大气沉降(45%)共同来源所决定。研究可为豫西地区土壤的污染治理、土壤修复和农田的可持续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04期 v.43;No.214 6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阅读次数:9 ]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生态环境

  • 基于趋势分析法的输电线路施工区植被动态变化分析

    石剑波;刘平;占海歌;

    近年来,大量输变电线路工程的建设投入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潜在威胁,了解相关建设施工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的扰动至关重要。采用趋势分析和变异系数法等研究方法,基于MODIS NDVI和土地利用等多源遥感数据,分析了2008—2022年间1000 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南昌段)施工的建设前后对区域植被生长环境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输变电路10 km范围的植被NDVI呈略微下降的趋势,由2008年的0.745下降至2022年的0.724;研究区土地利用转化特征主要表现为耕地向其他地类流转,其主要影响集中在施工期。总体上,输电线路工程的建设对研究区内生态环境影响不明显。研究可为该区同类项目输变电工程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2024年04期 v.43;No.214 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阅读次数:6 ]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齐口裂腹鱼产卵场生境模拟和底质修复技术研究

    李茜;张天予;冯镜洁;何涛;李然;

    河流水电工程等人类活动破坏了河道连通性,改变了地形地貌以及底质特征,可能导致局部鱼类产卵场生境破坏。针对齐口裂腹鱼产卵场,构建了融合流速、水深、底质生境需求的产卵场生境适宜评价模型,利用水槽试验研究确定了不同底质修复方案下的河床糙率变化,并采用流速验证的方法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鱼类产卵场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产卵场的水动力学条件及加权可利用面积(weighted useable Area, WUA)分布情况。对齐口裂腹鱼产卵场底质修复后的生境条件模拟结果表明,当底质指数在60%时,相较于修复前,齐口裂腹鱼在三种流量条件下的WUA从343.0~536.2m~2提升至1225.2~2019.1m~2,WUA占比从3.0%~5.9%提升至10.7%~22.5%,得到了明显改善。该研究成果可以为鱼类产卵场的生境模拟以及底质修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2024年04期 v.43;No.214 8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7K]
    [阅读次数:6 ]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环境经济与管理

  • 生态环境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适用与完善

    周倩;

    生态环境惩罚性赔偿制度是是解决生态环境纠纷、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但是,该制度能否适用于民事公益诉讼还存在分歧。运用法解释学、案例实证分析、法经济学研究方法,立足生态环境惩罚性赔偿制度适用于民事公益诉讼的正当性,指出在适用中存在公私益诉讼的赔偿范围无区分规定,惩罚性赔偿金与行政处罚、刑事罚金的关系不明,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方式不够具体,惩罚性赔偿金的归属与管理方式不确定的问题。并提出制定衔接机制,明确公私益诉讼的赔偿范围;确立行政罚款、刑事罚金与惩罚性赔偿金的抵扣规则;制定惩罚性赔偿金的计算规则;规范惩罚性赔偿金的归属与管理的完善路径,进一步规制生态环境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适用,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2024年04期 v.43;No.214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6K]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 北部湾沿海城市污水系统气候变化适应性评价研究

    吴镇;宋晓薇;陈婷;徐荣乐;刘凯;

    为提升城市污水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采用层次分析法,从脆弱度和准备度两个维度,以及雨水调蓄适应能力、管网适应能力、污水处理适应能力和经济适应能力等角度构建了北部湾沿海城市污水系统气候变化适应性评估体系模型,对北海、钦州、防城港、湛江市城市污水系统气候变化适应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钦州城市污水系统气候变化适应性较好,北海、防城港、湛江城市污水系统气候变化适应性一般。湛江应重点加强雨水调蓄能力和管网适应能力建设,防城港应加强污水处理适应能力建设,北海应加强污水管网能力建设。

    2024年04期 v.43;No.214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我国水污染治理政策的特征和效力研究

    苏婉婷;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水污染防治的政策措施。开展水污染防治政策量化评价研究,有助于为未来水污染防治政策的可持续高效运行提供科学依据。构建“政策主体-政策工具-政策效力”三维分析框架,借助Nvivo12 plus软件对与水污染防治相关的53项政策进行内容分析,并运用PMC指数模型对重点政策进行效力评估。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水污染政策总体设置合理且不断发展完善,但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如水污染治理主体合作强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政策工具存在结构性失衡且对行政导向的政策工具存在路径依赖,政策范围重点关注城市,对农村水污染的关注较为薄弱,以及政策时效缺乏长期和短期目标的合理搭配等局限,据此提出完善我国水污染政策的相应建议。

    2024年04期 v.43;No.214 106-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阅读次数:6 ]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环境监测与技术

  • ICP-OES测定地下水中锰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胡艳;黄福硕;熊静;周薇;李叶;

    为提高地下水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法测定地下水中锰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找出影响地下水锰元素含量测定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据JJF1059.1-2012评定理论和CNAS-GL006-2019对测定不确定度的有关规定,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并将各分量因子进行计算与合成,得到地下水中锰含量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当样品锰含量为0.0396 mg/L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02 mg/L(k=2),结果表示为0.0396±0.002 mg/L。影响样品测定误差的主要来源是仪器、样品重复测定、标准溶液不确定度、标准曲线配制、标准曲线拟合,其中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准溶液自身影响最大,需要在监测过程重点控制。该研究可为ICP-OES测定地下水中锰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提供参考。

    2024年04期 v.43;No.214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取水平台优化设置技术要点与案例

    肖克彦;傅宇;宋伟;吕倩茹;郑丙辉;郑奇;

    水质自动站是获取水环境质量数据的重要手段。国家相关标准对于水质自动站站址选择做了原则性的规定,但是自动站取水口受河道冲淤,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影响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本文介绍了自然河流水质自动站取水平台优化设置的技术要点:自然河流水质自动站站址选择尽可能选择顺直或尽可能不受冲淤影响的河段、取水平台位置的99%水位保证率下水深不小于1m、流速不小于断面平均流速的30%。以阿七大桥水质自动站为例,分析了取水平台受下游电站运行和河道冲淤对取水平台获环境的影响,明晰了获取水样代表性不足的原因,提出阿七大桥断面取水口位置优化建议。

    2024年04期 v.43;No.214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试验研究

  • 磁性纳米膨润土治理镉污染土壤的试验研究

    宋媛媛;杨庆;孙海龙;

    采用盆栽试验模拟矿区镉污染场地土壤钝化修复过程,通过对比分析磁性纳米膨润土和纳米膨润土不同添加量对土壤中Cd的钝化修复效果。结果表明:2种钝化材料均降低了土壤有效态Cd含量及抑制了高羊茅对Cd的富集,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降低作用增强。磁性纳米膨润土对土壤有效态Cd的钝化效果比纳米膨润土平均高42.37%;在0.4%添加量磁性纳米膨润土和0.6%添加量纳米膨润土下,高羊茅Cd富集率显著低于CK处理,降低比例分别为9.74%、8.09%。因此,磁性纳米膨润土对矿区镉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果显著,在治理污染土壤方面应用潜力广阔。

    2024年04期 v.43;No.214 125-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Cd~(2+)浓度对好氧颗粒污泥EPS各组分形成的影响

    刘晓辉;朱红生;姜栋;曾学良;孟璇;

    为探究重金属Cd~(2+)对好氧颗粒污泥系统运行的影响,采用紫外分析法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法研究了SBR反应器中不同浓度的重金属Cd~(2+)对好氧颗粒污泥EPS总量以及各组分(LB-EPS、SB-EPS、TB-EPS)的产生与组成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Cd~(2+)(小于0.1mg/L)促进EPS的产生,高浓度Cd~(2+)(大于3mg/L)抑制EPS的产生;SB-EPS随着Cd~(2+)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其中蛋白质含量增加,多糖、腐殖酸明显减少;当Cd~(2+)浓度小于0.1mg/L时TB-EPS显著增加,其中主要增加的成分是蛋白质;当Cd~(2+)浓度大于3mg/L时,TB-EPS的分泌受到抑制,但蛋白质含量仍高于空白对照组,多糖、腐殖酸含量显著降低;LB-EPS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其含量变化不规律。采用扩展DLVO理论剖析了EPS各组分含量的变化对好氧颗粒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好氧颗粒化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2024年04期 v.43;No.214 131-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1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催化剂活化过二硫酸盐降解双酚A的研究

    张乐;

    随着工业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导致了严重的水污染,双酚A是一种难以处理的污染物,其中高级氧化技术具有较好的处理应用价值。通过制备N掺杂石墨碳包覆Fe纳米颗粒催化剂(Fe-NC-G-700)来活化过二硫酸盐(PDS)降解水体中环境激素BPA。首先优化了催化剂焙烧温度。随后,使用单因素控制法优化了催化剂添加量、PDS添加量、反应温度和溶液初始pH值等主要工艺参数,其最佳工艺条件为:Fe-NC-G-700=200 mg/L,PDS=0.378 mM,反应温度为30℃,初始pH=6.5。同时考察了共存无机阴离子对BPA降解的影响(HCO~-_3、Cl~-、H_2PO~-_4和NO~-_3),说明Fe-NC-G-700/PDS体系对无机阴离子有较强的抗性。此外,对照实验显示所制备的Fe-NC-G-700具有很好的活化PDS能力。同时,淬灭实验结果表明Fe-NC-G-700/PDS体系中主要活性氧(ROS)为超氧自由基和单线态氧。

    2024年04期 v.43;No.214 140-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9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低溶解氧MBR工艺脱氮除磷效率及碳排放特征研究

    文亚萍;徐婧;张轩;雍晓蕾;郭瑜;柳文丽;

    为强化脱氮除磷效率,推动污水处理绿色低碳发展,基于W污水处理厂,研究了降低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 MBR)处理生活污水能耗及碳排放强度的路径,分析了低溶解氧对脱氮除磷的影响,结合微生物特性进行了机理分析,同时核算了碳排放强度。结果表明,动态调整好氧区溶解氧浓度,保持溶解氧浓度在0.5 mg/L左右,同步调整回流比,出水能够稳定达到四川省地标,TN、TP去除效率提升10%、8%,其主要原因是低溶解氧条件下厌氧区ORP较低,释磷更充分,同时该条件下反硝化除磷菌占比提高,反硝化除磷效果显著增强。碳排放强度核算表明,低溶解氧条件下总碳排放强度下降约0.342 kgCO_2/m~3,其中直接碳排放强度增加约0.031 kgCO_2/m~3,间接碳排放强度下降约0.373 kgCO_2/m~3,直接碳排放强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出水水质更优更稳定,N_2O排放直接排放增多,而碳排放强度降低的贡献主要来源于间接碳排放过程中电耗降低。

    2024年04期 v.43;No.214 150-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2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危险废物焚烧飞灰固化体的长期稳定性试验研究

    陈清艳;吕杭权;程东日;

    为了了解不同的固体废物毒性浸出方法对危险废物焚烧飞灰固化体长期浸出行为评价的适用性,以杭州某处置中心焚烧飞灰固化体为试验对象,通过1)三个标准方法飞灰固化体的浸出毒性试验;2)多级浸出方法MEP试验;3)不同定pH值浸出试验;4)自然环境中干湿交替浸出试验;5)渗滤液影响浸出行为试验,考察固化体中重金属在不同浸出过程的浸出行为,分析了浸出过程的影响因素和浸出方法的适用性,提出了固化体长期稳定性的测试建议。结果表明:pH是影响飞灰固化体浸出毒性的关键因素。现行的HJ557、HJ/T299、HJ/T 300不能准确评价飞灰固化体中重金属的潜在危险性。多级浸出方法MEP能够提取出飞灰固化体在弱酸性环境中不稳定的重金属,可作为对重金属的稳定性和环境风险评价的参考依据。定pH值浸出试验不仅可以评价不同pH下飞灰固化体的浸出毒性也可以测定飞灰固化体的酸中和容量,能在更长时间尺度上了解飞灰固化体中重金属的潜在浸出性。

    2024年04期 v.43;No.214 157-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产酶特性的研究

    张富强;孙劲;张文丽;陈梦越;黄诗维;

    纤维素作为各种植物秸秆的主要组成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纤维素酶是一种催化纤维素降解产生葡萄糖的酶,可通过不同方式减少环境中纤维素的富集。为获得产酶能力高的降解纤维素菌株,利用刚果红平板法,从腐殖土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高产纤维素酶能力的菌株CTE1-1,经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通过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及NaCl浓度的单因素实验,确定该菌在含1%CMCA-Na的产酶培养基中培养,温度30℃,初始pH 7.0、NaCl浓度1.5%,经108h培养CMCA酶酶活可达42.59 U/mL,经96h培养FPA酶酶活可达45.66U/mL。该菌株所产纤维素酶在pH 6.0、50℃均表现很强的酶活力,Fe~(3+)、K~+对该菌所产纤维素酶具有激活能力,Mg~(2+)对该菌所产纤维素酶无影响,Cu~(2+)、Zn~(2+)对其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该菌株产纤维素酶能力强,可用于纤维素酶制剂的生产。

    2024年04期 v.43;No.214 164-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阅读次数:7 ]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